杠杆交易从一个行业的“淘金者”变成了如今的“守仓人”
最近,你要是经常逛闲鱼或者58同城这样的二手平台,可能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又有点心酸的现象。
在这些平台上,搜索“汽修设备”或者“汽保工具”,会跳出来一大堆转让信息。
点进去一看,帖子标题大多写得特别急切,比如“股东闹翻,新店干不下去了,整套设备打包甩卖”,或者“才用了三个月,9.9成新,含泪转让”。
配的图片里,那些举升机、扒胎机、四轮定位仪,一个个都锃光瓦亮,有的甚至连保护膜都还没撕干净,看着就跟新的一样。
这些设备,当初可是承载着一个个老板发家致富的梦想,被小心翼翼地搬进店里,怎么一转眼就成了急于脱手的“烫手山芋”了呢?
这些现象背后,其实是整个汽车维修保养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大变革。
而要说对这场变革感受最直接、最深刻的,可能不是那些开店的老板,反而是那些专门回收这些二手设备的生意人。
长春的王先生就是干这行的,算得上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二手汽保设备回收商。
他从2018年就开始做这个生意,那时候,这行当简直就是个捡钱的买卖。
他回忆说,当时做这生意的同行很少,大家都觉得收这些又笨又重的旧设备是脏活累活,利润薄,瞧不上。
这就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。
另一方面,那个时候市场需求特别旺盛。
因为各种原因关门的汽修店不少,他能用很低的价格收到大批设备。
同时,想开店的新人也一茬接一茬,但一套全新的设备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,对很多初次创业的人来说压力太大,所以物美价廉的二手设备就成了香饽饽。
王先生说,那几年生意最好的时候,他的货根本不愁卖,人在东北,设备最远能卖到新疆、西藏去,很多抢手的货,比如一些进口品牌的定位仪,还没运回仓库,就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同行或者新店主给定下了,周转速度特别快。
这个生意的逻辑其实很简单,就是靠汽修行业的“新陈出新”来赚钱。
只要倒闭的店和新开的店能形成一个循环,他这个中间商就能一直有钱赚。
甚至可以说,行业越不稳定,门店老板换得越勤,他的生意理论上就越好。
一个店面,三年换了五个老板,那这套设备他可能就倒手卖了五次,利润自然就高了。
但是,这种好日子到2024年,突然就戛然而止了。
王先生明显感觉到,市场风向全变了。
他说,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,尤其是在江浙沪和广东这些经济发达地区,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,开绿牌车的人成了主流。
这直接导致了传统汽修厂的生意越来越难做,活儿越来越少,最终扛不住只能关门。
于是,市场上一下子涌现出海量的二手设备,多得到处都是。
供给端突然爆了,但需求端却断崖式地萎缩了。
王先生发现,现在想开新店的人,特别是想开传统燃油车修理厂的人,变得非常非常少。
结果就是,他仓库里的设备越堆越多。
以前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卖掉的货,现在放上一两个月都无人问津,有些成色差点的,放个一两年都成了“镇仓之宝”。
过去是客户追着他要货,现在是他得追着客户推销。
从一个行业的“淘金者”变成了如今的“守仓人”,王先生的经历,就是整个二手汽保设备回收行业从火热到遇冷的真实写照。
王先生的个人感受,其实并不是个例,而是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阵痛的缩影,背后有更宏观的数据在支撑。
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,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注册的汽车修理与维护企业数量,相比去年同期直接减少了将近一半。
换算下来,平均每天只有大约161家新店开张。
而另一边,关店转让的数量却在持续上涨。
有数据显示,在过去的一年里,全国在册的汽修门店数量净减少了8.8万家,平均下来,每天就有超过240家门店从市场上消失。
一边是每天新开161家,一边是每天关停241家。
这个简单的加减法,清晰地揭示了行业的现状:供给侧正在加速出清,想入场投资的人信心严重不足。
当接盘的人远远少于离场的人时,二手设备这个曾经火热的市场自然就冷下来了。
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?
最核心的原因,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,新能源汽车的崛起。
这不仅仅是换了种车那么简单,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后市场的生态。
根据大数据平台的报告,今年上半年,传统燃油车的进厂维修保养台次,同比出现了4%到10%的下滑,而新能源车的进厂台次,则出现了10%到57%的 폭발式增长。
对于传统的汽修店来说,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,比如换机油、换三滤、发动机维修这些项目,在电动车上几乎都不存在了。
这就等于被釜底抽薪,客流和收入都受到了巨大冲击。
与此同时,店面的房租、员工的工资、水电杂费这些硬性成本却在不断上涨。
一来一去,很多中小规模的修理厂就扛不住了。
更关键的是,就算有新开的店,他们需要的设备也和以前不一样了。
现在新开的很多都是新能源汽车的专项维修店,他们采购的是电池检测仪、电机诊断系统、绝缘工具这些新设备。
你仓库里那些给燃油车用的举升机、大梁校正仪,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堆废铁。
消费者的车在变,维修店的技术和工具也必须跟着迭代,那些还守着老一套的,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说整个行业都是一片哀嚎。
在这一轮大洗牌中,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逆势增长的例子。
比如有些门店,不做大而全的“杂货铺”,而是深耕某一个细分领域,把自己做成了“专科医院”。
有的专门研究汽车底盘调校,有的专门攻克某个品牌车系的疑难杂症。
这些店,因为技术过硬,服务专业,反而吸引了大量精准的客户,生意越做越红火,甚至还在扩张开分店。
这就说明,市场并没有死,只是游戏规则变了。
过去那种什么车都敢接、什么毛病都能看一看的模式,已经行不通了。
未来的汽车后市场,大概会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,顶尖上是少数几家技术领先、服务一流的超级头部企业,中间是大量在细分领域有核心竞争力的“剩者”,而塔基下面,是那一大批被淘汰出局的传统门店。
所以,我们再回头看闲鱼上那些被“白菜价”甩卖的二手设备,它们不仅仅是一堆钢铁工具,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。
它们见证了一批从业者的无奈退场,也预示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刮骨疗毒般的深刻变革。
对于每一个还奋斗在这个行业里的人来说,真正的机会,或许不在于能用多低的价格收到一套二手设备,而在于能否看清未来的趋势,是下定决心升级设备、拥抱新能源,还是在燃油车的某个细分领域里,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无人能及的专家。
这场行业洗牌,淘汰的是过剩的产能和落后的模式,而那些能适应时代变化的强者,正在这些新旧设备的交替之间,开启汽车服务行业的下一个周期。
领航配资-线上股票配资网-实盘股票交易配资-股票配资官方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哪那就要通其相应的两大经脉啊
- 下一篇:配资信息平均补时仅为4.2分钟